KYOTO, Mar 16 (News On Japan) - 在日本,每24名新生儿中就有1人出生于外国父母家庭。对于许多外国父母而言,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生育和抚养孩子是一项艰难的挑战。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他们被社会孤立,甚至引发产前或产后抑郁。
随着日本外国居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各种支持举措正在逐步展开,以提供急需的帮助。
最近在京都举行的一场育儿沙龙,为首次为人父母的外国人提供了指导。即便是已经习惯日本日常生活的外国人,在怀孕和分娩相关的医学术语上仍然会遇到困难。
“即使是日本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怀孕,‘宫缩’或‘骨盆压力’这样的术语也不会熟悉。对外国母亲来说,这更是难以理解,”从事孕妇支援工作的村田解释道。村田来自印度尼西亚,因大学求学来到日本,后来归化为日本公民,并在日本生育了两个孩子。
“有孩子当然很幸福,但24小时不间断地照顾新生儿真的很累。我不会遇到语言问题,但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让我很难适应。我经常想,‘为什么在日本必须这样做?’”她回忆道。
基于自身经历,村田在京都发起了支持活动,以帮助不断增长的外国居民群体。其中一项举措是创建一个开放的托育机构,供所有国籍的父母使用,让他们在工作人员的看护下短暂休息。
“这个区域是玩具区,书本可以被撕掉或涂鸦——这都是游戏的一部分,”该设施的志愿者凯文介绍道。“在这里,父母也可以小憩片刻,哪怕只是五分钟。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可以短暂放松的空间,让他们缓解育儿压力。”
对于许多外国居民而言,获取医疗信息的渠道有限,使得就医变得更加困难。一位西班牙籍母亲与印度籍丈夫结婚后,正在日本期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通过参加育儿沙龙,她获得了许多安慰和支持。
与其他处境相似的人交流,也有助于防止因孤立而加剧的产后抑郁。
印尼籍的迪萨是一位育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五年前,她在日本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分娩挑战。由于严格的探访限制,她只能独自生产,这一经历对她来说十分痛苦。
她曾请求医生除非必要,不要进行会阴切开术,但由于沟通困难,她在未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手术。“我没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手术在我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她回忆道。
语言障碍也导致部分医院拒收外国孕妇,使她们面临更多困难。对此,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提供多语言咨询服务。
京都的一家医院与凯文合作,他不仅提供语言翻译,还帮助解释文化差异。在为一对尼泊尔夫妇进行产检时,一名助产士一度难以理解孕妇的担忧。
凯文介入,帮助澄清语言和文化背景,使沟通更加顺畅。“这不仅仅是翻译词汇——理解文化背景同样关键,”他强调道。
在一场关于外国孕产妇护理的研讨会上,医护人员们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日本医护人员都很友善,愿意帮助他人,但我们往往认为向他们解释日本的制度就足够了。实际上,我们还需要理解外国父母的背景和他们的想法,”一名参与者表示。
随着日本外国人口的增长,提供文化敏感性更强且可及性更高的孕产和育儿支持工作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社区正在努力弥合这一鸿沟,希望创造一个让所有父母——无论国籍如何——都能自信养育子女的社会。
Source: YOMI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