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Jan 24 (News On Japan) - 日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米短缺问题,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农业报》于1月10日报道称,衡量大米市场平衡的DI(需求供给指数)达到了创纪录的80。这一数字表明大米供应出现严重短缺,甚至超过了去年超市货架被清空时的水平。
DI指数的范围从0到100,50表示市场平衡。指数达到80反映了令人担忧的稀缺性,高于去年5月记录的78,当时大米短缺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这一状况由于数据反映的是2024年12月的条件而更加恶化,这意味着当前的大米库存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更为紧张。
加剧危机的是围绕大米供应链的谜团。有报告指出,大米库存下落不明,一些人推测它们可能被经销商囤积或由农民保留。还有人怀疑去年的收成可能没有最初估计的那么丰收。这些库存的去向不明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忧。
这一严重短缺已经将大米价格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价格DI指数飙升至92,接近100的最高水平,表明未来三个月价格将持续上涨。尽管预计会略微缓解至76,但市场仍然承受巨大压力。
农业政策遭到批评
批评者将当前的危机归咎于日本农业政策的缺陷,尤其是“减田政策”,这一政策数十年来一直试图调节大米生产。最初推出是为了防止过剩生产和稳定价格,但这一政策却让市场容易受到突然短缺和价格飙升的影响。
在“减田政策”下,农民被鼓励减少大米种植以避免市场过剩。尽管这一策略在短期内似乎有效,但它未能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性。该政策也未能在短缺时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价格波动。缺乏远见已导致许多大米农民退出这一行业,加剧了供应限制。
老龄化的农业人口是另一个重要挑战。随着日本农民的平均年龄达到68岁,国家的大米生产能力正逐渐下降。高昂的生产成本和不足的收益让年轻一代对进入这一行业望而却步,威胁到国内大米种植的长期可行性。
对进口依赖增加
持续的大米短缺还引发了大米进口的激增,这在以往由于日本高额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农业的背景下几乎不可能发生。尽管存在这些壁垒,进口大米仍迅速售罄,反映出危机的严重性。此外,由于不盈利的历史原因,私人公司过去避免进口大米,而现在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已积极参与进口。
然而,依赖进口大米也存在风险。过去20年来,全球大米价格稳步上涨,自2005年以来几乎上涨了五倍。随着通货膨胀继续影响全球市场,进口大米的成本可能很快与甚至超过国内生产的大米成本,颠覆了外国进口将成为一种经济解决方案的假设。
日本大米市场的展望
短期来看,大米短缺预计将持续到秋季的下一次收获期。尽管计划通过增加生产来解决当前的短缺问题,但专家警告称,过度生产可能导致价格急剧下跌,令农民失去积极性,并可能加速他们退出行业的速度。
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内生产持续下降,日本对进口大米的依赖可能会增加。为了防止大米产业的崩溃,政府必须改革农业政策,投资于现代化农业实践,并支持年轻农民加入这一行业。
当前的危机清楚地提醒我们,可持续农业实践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若缺乏果断的行动,日本的大米短缺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反复出现的难题,威胁到农民的生计以及国家维持其主要作物的能力。
Source: トモ農園